新年伊始,国内各大港口货轮进出,各作业码头运输车辆穿梭如织,一派繁忙景象。图为江苏省苏州港太仓港区(2025年1月2日摄) 计海新摄 / 本刊
“四个注重”有力支撑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国政府提前布局,主动出招,出台了《措施》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为贸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整体上看,政策主要体现了“四个注重”的特征:
——注重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协同,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是建设贸易强国的关键所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增大,更要“苦练内功”,持续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来有效应对外部风险。
整体上看,美国上一轮加征关税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差异较大,越是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的产品,越容易受到外部冲击。《措施》提出,鼓励相关保险公司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企业的承保支持力度,拓展出口信用保险产业链承保。
同时,《措施》鼓励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大促进支持力度,培育高质量发展主体。这既有利于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其他政策协同发力,加快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也有利于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可替代性,有效应对外部风险。
——注重支持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和边民互市贸易等特色贸易方式,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方面,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为生产者迅速了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已成为当前全球贸易的重要增长点。
此前,国际知名分析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电商市场价值预计将达4.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另一方面,边民互市贸易作为沿边地区开放合作的重要方式,更好发挥沿边地区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内引外联作用,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亮点。
例如,2024年1~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规模达到60.02亿元,同比增长69.8%。
《措施》第四条、第七条分别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动绿色贸易、边民互市贸易、保税维修创新发展”,将有效支持我国对外贸易通过业态创新更好对接全球市场需求,有效规避各类贸易壁垒,实现高质量发展。
——注重多措并举帮助外贸企业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从微观视角看,降低融资、用工、物流等成本对于提升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利润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和部分国家货币政策外溢性增强,全球集装箱运输价格和汇率出现剧烈波动,我国外贸企业的运输成本、汇率波动成本上升明显,对企业出口带来了消极影响。此外,美西方对我国部分贸易伙伴进行了金融制裁,也导致我国企业和这些国家的贸易结算成本上升。
《措施》明确提出“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加强战略合作”“优化跨境贸易结算”“提升外贸海运保障能力,加强外贸企业用工服务”“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等。这些措施契合当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将有效帮助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应对外部风险。
——注重积极扩大进口,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有观点认为,在支出法核算中,进口是GDP的减项。在真实的经济运行逻辑下,支出法实际是从总需求的视角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在这一核算框架下,消费和投资代表着当期的国内需求,出口则代表着当期的国际需求。进口是消费和投资中由境外生产者提供的部分,进口规模的扩大,实际上是消费和投资规模增长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认为是GDP的减项。
此外,进口投资品,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内投资,实现乘数效应,拉动当期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进口消费品,既将一些潜在需求转化为真实需求,有效提升居民福利,更能够激励国内企业在和进口品的良性竞争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措施》提出“支持关键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特别是“完善再生铜铝原料等产品进口政策,扩大再生资源进口”。这些政策既有利于贯彻互利共赢理念,促进贸易平衡发展,也有利于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实现“双碳”目标。
将政策举措落实落细
下一步,各地各部门要千方百计抓好政策举措落细落实,推动外贸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力,深化区域合作领域与范围,注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一是支持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出台降低成本的具体举措。
例如,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较大的省份可对相关企业购买汽车滚装船给予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部分人口相对密集,出现农民工成规模返乡现象的省份可对重点城市通过国际班列出口提供资金支持;外籍商务较为频繁的省份可为外籍商务人士提供适合其需求的手机套餐,并简化绑定微信、办理银行卡等生活必需事项的程序等等。
二是进一步细化推动贸易结构升级、发展贸易新业态的具体举措。
例如,鼓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各分支机构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企业增加信用保险额度并适度降低保费;探索打造专门支持特色农产品出口的贸易信贷产品;尽快针对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等特殊模式的跨境电商出口制定专门的出口退税程序,便利企业退税;扩大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政策的产品适用范围等等。
三是进一步细化扩大进口的具体举措。
例如,以东盟、非洲、拉美等发展中经济体为重点,探索对相关经济体具有优势、我国需求潜力较强的产品降低进口关税;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商品目录》,并依据目录推动金融机构优化进口信贷等金融产品投向;进一步优化再生铜、再生铝等再生资源进口的检验标准;加大和主要贸易伙伴海关在检验检疫结果互认等领域的合作,提升进口便利性。